港龍包裝制品(東莞)有限公司
緊急事故準備和響應應急預案
1.0
為使公司在遭受意外緊急事故時能以一種最迅速,最有效的方式,重建受影響區域,將緊急事故影響降到最低,恢復基本的商業活動,確保交貨期,達到環境、衛生、安全方面的法律要求及部分客戶的要求,特制定本程序。
2.0 適用范圍
本文件用于處理對公司的商業活動、外部環境和客戶供貨有重大影響的緊急事故。緊急事故包括如下幾類情況(但不限于此)供水系統故障、供電系統故障、供氣(空壓氣)系統故障、生產和輔助性設
備故障、交通故障、勞動力問題、計算機系統故障、地震、臺風和水災、雷擊、火災、爆炸、化學品泄漏、重大的環境事件、違法的廢棄物排放等。
3.0 參考文件
無
4.0
簡稱/定義
a. 緊急事故響應小組
b. 規定數量
c. 個人防護用品
d. 環境、健康和安全
e.
環境管理負責緊急事故應變計劃和災難恢復計劃的實施,是由各職能部門至少一位具相關經驗的成員組成,在人力資源及行政部經理統籌下響應緊急事故。
f.
“重大緊急事件”是指能擴散超越現場邊界的緊急事件,如火災、大溢流、爆炸、驟發的大面積有害氣體泄漏與彌漫,等。
5.0
責任
5.1
環境管理小組負責制定、準備和實施緊急應變計劃,并確保有充足的資源分派。
5.2
各部門經理確保全體部屬了解所在工作區域的潛在事故以及發生緊急情況時疏散(逃生)路線,并嚴格遵循環境管理的指揮。
5.3
工程部與公共設備管理部負責對應急準備和響應之設備或設施的正常運轉提供服務并及時搶修、重建遭破壞的設備。
5.4
行政部負責培訓環境管理小組及從事可能產生重大環境影響的工作人員。HR &A部在事故發生期間疏散所有人員到安全地點、給需要幫助的人員提供急救和治療,并負責安全檢查及防火。 HR &A部負責在事故或緊急情況發生后組織召開環境管理會議,評估事故對環境、健康和安全的影響統籌必要的行動,評審和修訂本程序及緊急應變計劃
5.5
銷售及市場部負責聯系受影響的客戶,協商緊急安排供貨;
5.6
物料控制部負責物料的合理儲存和緊急情況下的物料供應。
6.0
程序
參照附錄1(程序流程圖)
6.1 人事行政部根據相關的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及已識別出的環境因素識別潛在的緊急情況根據(如給公司公共形象帶來不利影響,引起嚴重的環境污染,引起安全事故或對公司財產造成損失等情況)。
6.2
文件準備
(1)
保留重要設備,物料和文件的一覽表的復印件,如果發生緊急事故,這些一覽表有助于說明哪些項目需要立即更換,搶修和補充,以對生產和環境造成的影響減至最少。
(2)
有重要客戶和系統文件、資料每天以電子檔案于伺服器備份,以防止重要資料的完全流失和便利即時恢復生產。同時公司每天將這些文件拷在磁帶上,放在防火保險箱內。這些資料和文件包括國際和國內標準品質/環境系統文件。
6.3 安全準備
行政部負責張貼各區域逃生圖和標明最近出口、集合點、安全設施點(如消防栓、滅火器
等)、報警點等,并設定幾個指定的集合點供緊急事件到此集合,如停車場、草地等。
行政部保持安全出口指示、滅火器、緊急燈、報警裝置、個人防護用品等緊急設備處于良好狀態。
6.4
聯絡
(1)
行政部應保存一份最新的廠內重要人員的聯系電話號碼一覽表(參考附錄四),并將之分發給所有部門的主要負責人和環境管理成員,若有緊急事故發生,將聯系相關人員。
(2)
行政部應保存一份最新的附近的公安局、消防局和救護中心和其它相關政府部門或地方團體的聯系電話一覽表。若有緊急事故發生,將聯系相關部門或團體。
(3) 公眾通知系統
(消防報警系統和對講機)
6.5
培訓
(1)
行政部組織所有員工進行應急撤離、有關安全知識和PPE的正確使用訓練,和對從事存在危險性工種的人員提供安全操作和應急反應的培訓。
(2)
行政部組織環境管理成員接受培訓包括恢復行動計劃、如何識別潛在的事故或隱患、 緊急事件的應急準備和響應計劃、如何減少或避免向空氣、 水體、土壤的事故性排放對生態系統的特定影響。
6.6
緊急事故反應行動
(1) 通知
任何人發現緊急事故都應立即向經理匯報,并立即通知營運總監。環境管理收到任何緊急事故通知后,在事故現場迅速集合,在并非萬分緊急情況下通過電話進行,公眾通知系統作為最后不得已的選擇,防止擴大恐慌程度。
(2)
緊急事故評估
在與有關現場工作人員簡捷交談后,環境管理組織人員穿戴PPE檢查事故區域,并對事故情況作一個評估,評估中采用雙人偵察制,通過查看標簽,使用手提儀器或其他方法查明事故由泄漏物質還是其它原因造成。
(3)
緊急事故的處理
環境管理小組應做好準備并能迅速、有效安全地作出反應,采用靈活的處理方式應對各種不同的緊急事件。災難恢復應確保產品交貨期,否則外發加工產品。
(4) 疏散
a.
如果某區域危及人身安全,環境管理需拉響警報通知人員離開;
b.
一旦警報或通知發出,員工應按撤離路線有序離開,不拿個人物品,環境管理負責檢查各空間是否有人未逃離。
c.
各部門負責清點在崗的所有員工,如發現員工缺少,立即通知環境管理成員以便組織施救,通知者應告知員工姓名、可能方位、以及危險源所在位置,營救工作應由訓練有素的人員進入現場搜尋。
(5) 轉移傷員
發現受傷員工應立即小心地將其轉移至事故區域以外,根據受傷的輕重送至不同的醫療部門。
(6) 呼叫外部援助:
倘若需直接的援助,環境管理將呼叫前述附錄四一覽表中某些機構,這可能包括消防大隊、救護車或其他急救機構。
(7)
某些設備或設施的關閉
環境管理事件指揮者根據各方信息,必要時關閉部分設備或設施,以減緩緊急事件的惡化,如加劇對環境方面的影響。
(8) 設置路障
用路障或檔欄設一個隔離區禁止環境管理之外的人員進入,隔離區一定要考慮防止一些有害氣體迅速漫 延至下風向區域,若涉及周邊公司,須及時通知本公司之外的人員,也可以由警察或其他機構參與疏散。
(9)
員工重新進入事故區域
環境管理將決定(在相關部門協調下)和宣布何時可以安全進入事故發生區域,其他任何人無權允許人員的進入。
(10) 總結會議
在事故完結以后,人力資源及行政部應組織環境管理成員召開總結會議,討論存在問題,評估對緊急事件的反應程序、糾正措施和長期的預防行動計劃并予以修訂,減少將來再發生的可能性。事故發生部門填寫完整的事故報告,并將會議結果的某些環節轉達受影響的雇員,以緩解他們的顧慮。
(11) 跟進
環境管理跟進糾正行動狀態,準備和保存有關事故采取的行動和跟進的詳細記錄。如有必要應進行拍照。
6.7 生產準備
在本公司發生緊急事故而尚未完全恢復生產前,可向集團內(本地或海外)與本公司生產能力、產品相當的公司完成客戶的產品制作得到支持。
7.0
附件
程序流程圖
演習責任一覽表
附錄一
程序流程圖
識別緊急情況
附錄二
演習責任一覽表
序號 |
Emergency situation Desc. 緊急情況描述 |
Coordinator 統籌部門 |
Frequency 頻率 |
Approval 審批 |
Related Dept. 相關部門 |
1 |
供水系統 |
生產 |
1次/2年 |
生產部經理 |
生產、行政 |
2 |
供電系統 |
生產 |
1次/2年 |
生產部經理 |
生產、行政 |
3 |
供氣(空壓氣)系統 |
生產 |
1次/2年 |
生產部經理 |
生產、行政 |
4 |
生產設備 |
生產 |
1次/2年 |
生產部經理 |
生產、行政 |
5 |
輔助設備 |
工程 |
1次/2年 |
工程部經理 |
工程、行政 |
6 |
交通故障 |
行政 |
1次/3年 |
總經理 |
行政、外協 |
7 |
勞動力 |
行政 |
1次/3年 |
總經理 |
行政、外協 |
8 |
計算機系統 |
行政 |
1次/5年 |
總經理 |
行政、外協 |
9 |
地震 |
行政 |
1次/5年 |
總經理 |
行政、外協 |
10 |
臺風和水災 |
行政 |
1次/5年 |
總經理 |
行政、外協 |
11 |
雷擊 |
行政 |
1次/5年 |
總經理 |
行政、外協 |
12 |
火災/爆炸 |
行政 |
1次/年 |
總經理 |
行政、外協 |